她,在审判监督岗位坚守15年,面对民事、刑事、行政以及涉及复杂法律关系的各类案件,始终坚守法治信仰和公正初心,忠诚履职,先后荣获“全国三八红旗手”“湖南省先进工作者”“湖南省三八红旗手”“全省法院办案标兵”等荣誉称号。她就是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监督第一庭庭长郑江云。
“人生没有白走的路,每一步都要扎扎实实。”
郑江云出生在江华偏僻深远的大瑶山,怀揣着成为一名法官的梦想,凭着吃苦耐劳的个性,她考上了中南民族学院,攻读法律专业。1996年大学毕业后,她来到永州中院工作。在这里,用了7年时间,她成长为了一名法官。
在这7年里,郑江云当过统计员、书记员、内勤,做过记录、核对、装订等繁琐细碎的事务性工作。对每一项工作,她都认真对待,也正是这些经历让她养成了严谨细致的工作习惯。在她看来,“每种阅历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”。
2009年,郑江云担任审监庭庭长,后被派往永州市零陵区信访局挂职副局长。在信访局的这一年,她共接访了4000多人次,帮助来访群众解决了200多个问题,化解了许多“老大难”的信访积案。这一年,为她办理信访再审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。
“郑局长,您的用心让我感觉到温暖,您的敬业让我感动。虽然我的工程款没全部要回来,但已经超出了我的预期。我向您保证,不再上访,回老家好好生活。”信访人李某感激地说。
十多年前,来自河南商丘的李某,背井离乡来到永州做工程,被蒋某长期拖欠工程款10万余元。李某上门讨要无果,无奈走上了上访路。
“我第一次接访李某的那天,屋外下着雨,他的伞被风吹断了伞骨,人也被淋湿了。他一进来情绪有些失控。我拿来干毛巾,让他先擦擦头发。接过毛巾,他愣了一下,情绪缓和了很多。”郑江云对第一次见到李某时的情景印象深刻。
从河南商丘到湖南永州,为了拿到工程款,李某自己也记不清究竟来来回回多少次了。5年来,债务人蒋某不知踪影,家里没有任何可供执行的财产,该案似乎陷入了困境。
“一个外地人长期往返商丘、永州两地,不容易。我真的希望能为他做点什么,不能轻易放弃。”郑江云说。
郑江云走访了蒋某的亲友,多方奔波,历经曲折,终于通过蒋某的亲友联系上了蒋某。郑江云发挥调解的特长,耐心细致地向蒋某释法明理,动之以情、晓之以理,最终蒋某表示愿意还款,但因为生意亏空,暂时没有偿还能力,请求亲友代为偿还。
最后,蒋某的亲友被郑江云的用心和苦心打动,代蒋某偿还了部分款项。李某也被郑江云的敬业精神所折服,作出让步,双方达成了和解协议。一场长达5年的信访积案在郑江云的努力下,得到了化解。
“人生没有白走的路,每一步都要扎扎实实。”郑江云说。
“郑江云庭长办的案子,胜败我都服。”
2012年,某物资公司因与某贸易公司合同买卖纠纷,诉请法院判决贸易公司支付50余万元货款及利息。一审判决物资公司胜诉,但直到2018年年底,被告营业执照被吊销,依然还有20余万元货款未付清。2021年,该物资公司法定代表人李某以贸易公司未及时清算,损害了其债权为由,对该贸易公司股东刘某、周某提起诉讼,一审判决李某胜诉。判决生效后,刘某不服,一直在上访,并于2022年向永州中院申请再审。很快,这个案子分到了郑江云手里。
郑江云认为,一把钥匙开一把锁,每一个纠纷的解决都有它的突破口。“再审案子矛盾尖锐,很多已是审理多次的旧案,其中不乏当事人与对方斗气、和法院置气、为自己争气,怨气越来越重,一纸判决往往最终还是化解不了矛盾,解决不了问题,得努力促使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,息诉息访。”
通过调查了解,郑江云很快找到了这起案子的症结:原告认为自己有雪中送炭之恩反被辜负,被告则认为自己已退股没有还款义务。
十多年前,该贸易公司刚起步,资金困难。李某以赊账的形式将货物卖给贸易公司,没想到贸易公司拒不还款,两次起诉,依然没有拿到全部货款。刘某却坚持认为,公司不是他和周某两个人的,李某不应该只起诉他们两个人,且其在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前已经退股。
“当时我定下了这个案子处理的基调,就是尽量调解。做好释法析理工作的同时,缓和当事人对立情绪。”郑江云说。
郑江云以春风化雨的耐心,通过背对背、面对面的方式,三番五次地做工作,还主动邀请了市人大代表参与调解,几经周折,最终双方解开心结,达成调解协议。
“久闻郑江云庭长的大名,她业务精湛、作风正派,她办的案子,胜败我都服。”刘某说。刘某当场兑现了货款,和李某握手言和。
郑江云的办公室放着很多面锦旗,每一面都记载着她的为民情怀。其中有两面锦旗,是同一个案件双方当事人送的,分别这样写道,“悉心调解,为民解忧”“用心调解,为企纾困”。
“我觉得只是做了我的本职工作,虽然再三拒绝,可最终他们把锦旗一个放在了门卫室,一个放在了立案大厅。”郑江云回忆。
宁愿自己辛苦点,也要让当事人官司打得明明白白。郑江云始终秉持“案结事了人和”的理念,将调解工作贯穿于案件办理全过程,耐心倾听当事人陈述和意见,善于将生活中积累的常识和经验转化成化解矛盾纠纷的“金钥匙”。2022年,她所办理的再审案件调撤率达50%,案件服判息诉率达100%。
“一封叫法官后语的信,拯救了我的人生。”
“从小留守,父爱缺失,母亲强势,家庭贫困……你的成长受了很多委屈。但这都不是你走上犯罪道路的借口,错了就是错了,你要正视错误,并对自己犯的错负责。法律对你的惩罚是希望你以此为戒、吸取教训、改过自新。你的人生才刚刚开始,打开心扉就会有阳光照射进来,希望你靠近光、追随光、成为光、发散光。”
这是郑江云写给一起刑事案件当事人曹某的法官后语。
曹某从幼年时便经常与同学打架,从砸坏邻居玻璃、逃学逐渐发展到盗窃、抢劫,以此宣泄对原生家庭的不满。每次他犯错后,面对的都是旁人的嘲笑和冷眼、母亲的责骂和绝望。
“郑庭长在宣判后读了她写给我的信,然后走到我面前,把信轻轻地交到我手中,拍了拍我的肩膀,我感受到了信任。对,就是这封信,它拯救了我的人生。”曹某回忆起多年前这一幕,仍然满是感激。
当他犯下人生中最大的错误,站在郑江云面前的时候,在绝望和恐惧中,他感受到了法律的威严和法官的关爱,他向郑江云深深地鞠了一躬。随后,曹某在监狱里洗心革面,出狱后,他上了厨师培训班,现在经营着一家小炒店,生意和日子都红火了起来。
“作为法官,除了依法惩治犯罪,还需在工作中积极延伸审判职能,发挥法律教育引领的作用,使犯罪分子痛改前非、重新做人。法官后语就是为了让犯罪分子坦诚面对法律、面对自己、面对未来、弃恶从善。”郑江云如是说。
郑江云在审理减刑假释案件中发现,许多罪犯并没有因为法律的惩罚而真心知错、诚心悔改,一些罪犯更是“走不出来”,成为累犯。为促进罪犯改造,维护监管秩序,郑江云从2012年开始,尝试在部分减刑假释案件中推行法官后语机制,组织法官对减刑假释的罪犯撰写法官后语,疏导罪犯心灵。
看到成效后,郑江云将这一机制进一步推广,包括针对一些“钻牛角尖”的民事再审案件当事人,她也坚持撰写法官后语。怀着最诚挚的信念,郑江云写下了无数封法官后语,她认为,这是一种法与情的激励与洗涤。
“知道我又‘硬’又‘臭’,现在已经没人来送礼了。”
时隔多年,郑江云依然清楚地记得第一次“收礼”。
李大爷因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案子,一家老少多次到法院闹访、缠访,年逾七旬的李大娘甚至扬言,拿不到赔偿款就死在法院。郑江云每次都热情接访、耐心倾听,同时想方设法做交通事故肇事方的工作,李大爷最终拿到了赔偿款。李大娘为了表示对郑江云的感谢,买了两只土鸡来到法院,要送给郑江云。
郑江云再三推脱,李大娘急出了眼泪:“我就是个农村老太婆,我不懂你们那些什么纪律规矩,我只知道,是你解决了我们家‘火烧眉毛’的急事难事。送两只鸡表示我们的心意,又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,你要不收,就是看不起我这个农村老太婆!”李大娘话还没说完放下鸡就走了。
郑江云立即追出去,情急之下摔了一跤,等脚痛缓过劲来再去追的时候,李大娘已不见踪影。郑江云无奈只好暂时收下了两只鸡,并将情况向主管院领导、纪检部门作了汇报,表示一定送还给当事人。
郑江云知道李大爷、李大娘家庭并不富裕,后来,她带上书记员,提上两只鸡,自掏腰包买了水果,上门回访李大娘。
还有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,涉及标的额上千万元,双方都想在再审开庭前给郑江云送礼,一个想通过郑江云的老同学把装有现金的信封塞给她,一个在郑江云外出的途中“围追堵截”。
面对这些“糖衣炮弹”,郑江云一直坚持着自己的底线,严词拒绝。
“这些事情,导致老同学都不理解我,连朋友都没得做了,甚至有些同学和朋友也因为类似的事情慢慢疏远了,但我不后悔。”郑江云说。
该案再审宣判后,胜诉方再次找到郑江云:“郑庭长,现在案子都结了,已经不存在干预司法的问题了,我的这点心意你就收下吧。”
“我只是在用人民赋予我的审判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。你胜诉了,说明法律是站在你这边的。如果谁给我送礼,我就判谁赢,那是亵渎法律,亵渎人民赋予我的权力。”郑江云义正词严地回绝。
在郑江云看来,一个错案的负面影响,足以摧毁99个公正判决积累起来的良好形象,审判工作中万分之一的失误,对当事人就是百分之百的伤害。
“这些已经是往事了,现在大家都知道我又‘硬’又‘臭’,已经没人给我送礼了。”郑江云释然地笑了。
网址:https://moment.rednet.cn/pc/content/646756/53/13369479.html